撰文: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
上周末(11月26日),我有机会观赏了《桃姐》。凑巧的是,当晚台湾传来捷报,该影片扬威金马奖颁奖礼。女主角叶德娴女士、男主角刘德华先生和导演许鞍华女士分别赢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导演奖」,这不折不扣是本年香港电影业的盛事,可喜可贺。
叶德娴女士早于9月凭此电影成为首位夺得威尼斯电影展最佳女主角奖项的香港演员,今次再获殊荣,的确是实至名归。我在戏院观赏此电影时,深受两位主角真挚的演出所感动。叶女士和刘先生演绎主仆之情触动人心,许导演以细腻的拍摄手法把两人深厚的情谊充分展现出来。他们凭着此片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令我们确信香港的电影业界前景一片光明。
事实上,我们的电影产业多年来已汇聚无数创作及制作华语电影的精英,不少港产电影更蜚声国际,赢取国际奖项,成就得来不易。
对于推动香港电影业发展,政府的工作从未间断,我希望藉着本文略作阐述,也谈谈我们扶持电影业的理念。要保持香港电影的优势,着眼点应是在资金、人才和市场推广上支援电影业。我们必须鼓励投资以振兴华语电影、积极培育优秀的电影创作人才以提升本地电影工业的竞争力,也要巩固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品牌地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电影融资、促进交流 – 香港电影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艰苦耕耘,至八十年代产量急升、蓬勃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达至高峰,尔后逐步因经济周期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部份资金撤退或转移。有见及此,政府于2007年广纳香港电影界精英成立了电影发展局,为推动香港电影产业出谋献策,并将3亿元注入电影发展基金,为中低成本的电影制作提供部分资金,以鼓励商界增加投资电影制作、创造更多的电影活动和就业机会。
融资计划自设立以来,共批准17项计划,涉及金额超过5,000万元,类型多元化,包括动画、喜剧、爱情小品、伦理、动作及悬疑等,并在本地及国际的电影舞台上获得不少奖项,如电影《岁月神偷》获柏林影展的最佳影片水晶熊奖、林嘉欣凭电影《亲密》荣获第三届首尔忠武路国际电影节影后、薛凯琪凭电影《分手说爱你》勇夺越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0项计划为小型电影制作,共起用8位香港新进导演和4位新进监制,让业内新秀得以在实践中成长,为香港电影工业补充人力资源。电影发展基金资助的「香港影视娱乐博览」、「亚洲电影大奖」和「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亦让香港电影业与海内外电影业及电影投资者进行交流及商谈合作,增加电影融资的渠道。
培育人才、增竞争力 – 电影发展基金亦拨款超过1亿元资助培育人才和提升业界竞争力的计划,包括资助浸会大学成立电影学院、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举办「电影专业培训课计划」等,亦资助制作「中学电影动画艺术教材套」和一套有利行业发展和规范化的工业安全手册,一方面培养中学生对电影动画艺术的认识及评赏能力,另方面加强业界专业水准。基金亦资助高速电讯网络传输数码电影试验计划,目的是研究发展数码电影的可行性,以提升本地电影业的竞争力。
政府创意香港办公室辖下的「电影服务统筹科」多年来亦有支援电影外景拍摄服务,包括物色合适的场地、联络各政府部门协调拍摄申请事宜、统筹处理封闭行车线及拍摄车辆停泊等,提高电影的拍摄效率。
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发展空间 – 经过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发展,香港电影在亚洲区的地位媲美东方荷里活,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南韩等均是香港电影的重要市场。随着内地改革开放,2004年《 内 地 与 香 港 关 于 建 立 更 紧 密 经 贸 关 系 的 安 排 》(CEPA)的实施,让香港与内地合拍片享有国产影片的地位,以及允许香港影片的粤语版本在广东发行上映,内地成为香港电影非常重要的市场,尤其是华南粤语区。现时我们的目标是促成影片可在香港和华南地区同步上映,以增加票房收入。
为巩固香港电影在内地和东南亚市场的份额,以及开拓新市场,我们投入了不少资源资助在国内和东南亚以及欧美市场作推广活动,包括资助30多部优质香港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例如《岁月神偷》 (柏林国际电影节);《证人》(柏林国际电影节);《得闲炒饭》(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等,藉以在国际电影平台上展示香港电影及电影工作者的实力,吸引外地投资。每年三月,政府会举办一项名为「香港电影New Action」的大型活动,向内地及海外投资者推广香港电影、导演和后期制作服务等。我们计划于2011–2012年度,主力推动香港电影业与新媒体产业合作,为电影产业在海内外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过去三年,香港的电影制作量有回升的趋势,业界的就业情况也有明显的改善,整体的发展形势乐观和积极。政府会继续不遗余力,大力推动香港电影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01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