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六月十七日)上午出席2017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的致辭全文:
Marvin(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仲繼壽秘書長(中國建築學會秘書長)、各位嘉賓:
我非常高興出席「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我首先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歡迎來自中國內地、台灣和澳門,以及外國的朋友們。我對得獎者表示衷心的祝賀。
今年的論壇主題是「高速、高密、多元建築」。高速、高密、多元,確是兩岸四地城市發展的方向。「高速」:過去幾十年,兩岸四地經濟發展蓬勃,建築業高速發展,建築師可以大展鴻圖。兩岸四地當中,尤以中國大陸的跨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我這裏有一份招標文件,是中國內地,這是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招標出售土地,是在一九八八年上海市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塊土地。中國內地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賣地是在一九八八年;第一個大樓在這塊地上落成的,大概是一九九二年,也就是說整個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大概就是二十五年左右的歷史。在這二十幾年的時間裏面,中國的城市化,城市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應該說由於中國跨度大,現代建築技術效率高,所以過去二十五年中國大陸的城市化,還有城市更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也應該說是效率最好的。這個發展也為香港、台灣、澳門,以及世界各地的建築師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表演舞台。這個是高速。
「高密」:隨着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兩岸四地社會對空間的需求不斷上升,建築的密度也隨之增加。如何在爭取空間、爭取高密的同時,達到舒適度和安全度,如何協調高密度建築物與周邊的環境需要,就有賴建築師的建築技術、智慧和創意。這個是「高密」。
「多元」:兩岸四地有各自的法規和建築技術,同時也吸收了外來的建築設計的理念、建築設計的手段,因此建築風格也十分多元。兩岸四地的社會有不同的需要,就是在中國大陸和台灣不同城市之間,他們的社群也有不同的負擔能力,所以建築的設計、形狀也是多元的,也應該是多元的。
「高速、高密、多元」將繼續是兩岸四地建築的發展方向。未來二、三十年,兩岸四地青年建築師的舞台,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高、越來越好。我想特別說一下粵港澳大灣區。對於香港來說,大灣區是特別重要的腹地。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的九個城市,一共十一個城市,是中國、甚至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城市群之一。這十一個城市的經濟總值共一點三萬億美元,要是是一個國家的話,她的GDP僅次於澳大利亞,人口達到六千六百萬,比英國人口還要多百分之十。對香港來說,整個十一個城,對六千六百萬人口,在明年底之前,當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蓮塘、香園圍口岸,以及相關的連接道路通車後,這三條大動脈通車後,這六千六百萬人口,十一個城市,從這裏出發都在九十分鐘,一個半小時的行車半徑範圍之內,這個就是大灣區對香港的意義。
香港現在正在積極參與大灣區城市區的規劃,希望通過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並且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促進城市群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推動大灣區城市群十一個城市的共同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正積極探索加強粵港澳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基建、創新、科技、現代產業,以及建立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活圈。大灣區城市群高速發展,將為香港的建築業,以及香港國內外的合作夥伴,這包括外國的建築師帶來龐大的機遇。香港建築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操守備受國際稱許,又使用兩文三語,熟悉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可以作為國內外的橋樑,聯同外國的建築設計公司,為大灣區各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建築設計服務。
香港在規劃宜居城市、推動綠色建築方面也有豐富經驗。本月初,「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首次在香港舉行,超過一千多名來自五十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齊聚香港,探討如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加入智慧城市規劃、綠色建築設計、環保建材等考量,並透過創新科技輔助綠色規劃,從不同層面推動可持續建築環境。這個國際盛會在香港舉行,不但反映了香港建築師在可持續建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且彰顯了香港作為國內外「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事實上,香港建築師的業務,早已走向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例如印度、土耳其、阿聯酋、烏克蘭等。在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高端專業服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我鼓勵更多香港建築師深入調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制度、法規、政策、文化,考慮到這些國家開創業務。我也歡迎國內外的合作夥伴,與香港的建築公司共同開拓新的和更大的市場,在追求「高速、高密」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地的建築注入更「多元」的色彩。
我感謝主辦今天論壇的香港建築師學會,以及協辦的廣州市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深圳市注册建築師協會、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和澳門建築師協會。我祝願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
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