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
上周末(11月26日),我有機會觀賞了《桃姐》。湊巧的是,當晚台灣傳來捷報,該影片揚威金馬獎頒獎禮。女主角葉德嫻女士、男主角劉德華先生和導演許鞍華女士分別贏取「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導演獎」,這不折不扣是本年香港電影業的盛事,可喜可賀。
葉德嫻女士早於9月憑此電影成為首位奪得威尼斯電影展最佳女主角獎項的香港演員,今次再獲殊榮,的確是實至名歸。我在戲院觀賞此電影時,深受兩位主角真摯的演出所感動。葉女士和劉先生演繹主僕之情觸動人心,許導演以細膩的拍攝手法把兩人深厚的情誼充分展現出來。他們憑着此片所取得的驕人成績令我們確信香港的電影業界前景一片光明。
事實上,我們的電影產業多年來已匯聚無數創作及製作華語電影的精英,不少港產電影更蜚聲國際,贏取國際獎項,成就得來不易。
對於推動香港電影業發展,政府的工作從未間斷,我希望藉著本文略作闡述,也談談我們扶持電影業的理念。要保持香港電影的優勢,著眼點應是在資金、人才和市場推廣上支援電影業。我們必須鼓勵投資以振興華語電影、積極培育優秀的電影創作人才以提升本地電影工業的競爭力,也要鞏固香港電影在國際上的品牌地位,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電影融資、促進交流 – 香港電影經過戰後三十多年的艱苦耕耘,至八十年代產量急升、蓬勃發展,到九十年代中期達至高峰,爾後逐步因經濟週期和客觀環境的影響,部份資金撤退或轉移。有見及此,政府於2007年廣納香港電影界精英成立了電影發展局,為推動香港電影產業出謀獻策,並將3億元注入電影發展基金,為中低成本的電影製作提供部分資金,以鼓勵商界增加投資電影製作、創造更多的電影活動和就業機會。
融資計劃自設立以來,共批准17項計劃,涉及金額超過5,000萬元,類型多元化,包括動畫、喜劇、愛情小品、倫理、動作及懸疑等,並在本地及國際的電影舞台上獲得不少獎項,如電影《歲月神偷》獲柏林影展的最佳影片水晶熊獎、林嘉欣憑電影《親密》榮獲第三屆首爾忠武路國際電影節影后、薛凱琪憑電影《分手說愛你》勇奪越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0項計劃為小型電影製作,共起用8位香港新進導演和4位新進監製,讓業內新秀得以在實踐中成長,為香港電影工業補充人力資源。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香港影視娛樂博覽」、「亞洲電影大獎」和「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亦讓香港電影業與海內外電影業及電影投資者進行交流及商談合作,增加電影融資的渠道。
培育人才、增競爭力 – 電影發展基金亦撥款超過1億元資助培育人才和提升業界競爭力的計劃,包括資助浸會大學成立電影學院、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舉辦「電影專業培訓課計劃」等,亦資助製作「中學電影動畫藝術教材套」和一套有利行業發展和規範化的工業安全手冊,一方面培養中學生對電影動畫藝術的認識及評賞能力,另方面加強業界專業水準。基金亦資助高速電訊網絡傳輸數碼電影試驗計劃,目的是研究發展數碼電影的可行性,以提升本地電影業的競爭力。
政府創意香港辦公室轄下的「電影服務統籌科」多年來亦有支援電影外景拍攝服務,包括物色合適的場地、聯絡各政府部門協調拍攝申請事宜、統籌處理封閉行車線及拍攝車輛停泊等,提高電影的拍攝效率。
開拓海外市場、擴大發展空間 – 經過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發展,香港電影在亞洲區的地位媲美東方荷里活,台灣、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南韓等均是香港電影的重要市場。隨著內地改革開放,2004年《 內 地 與 香 港 關 於 建 立 更 緊 密 經 貿 關 係 的 安 排 》(CEPA)的實施,讓香港與內地合拍片享有國產影片的地位,以及允許香港影片的粵語版本在廣東發行上映,內地成為香港電影非常重要的市場,尤其是華南粵語區。現時我們的目標是促成影片可在香港和華南地區同步上映,以増加票房收入。
為鞏固香港電影在內地和東南亞市場的份額,以及開拓新市場,我們投入了不少資源資助在國內和東南亞以及歐美市場作推廣活動,包括資助30多部優質香港電影參加國際電影節,例如《歲月神偷》 (柏林國際電影節);《証人》(柏林國際電影節);《得閒炒飯》(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等,藉以在國際電影平台上展示香港電影及電影工作者的實力,吸引外地投資。每年三月,政府會舉辦一項名為「香港電影New Action」的大型活動,向內地及海外投資者推廣香港電影、導演和後期製作服務等。我們計劃於2011–2012年度,主力推動香港電影業與新媒體產業合作,為電影產業在海內外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過去三年,香港的電影製作量有回升的趨勢,業界的就業情況也有明顯的改善,整體的發展形勢樂觀和積極。政府會繼續不遺餘力,大力推動香港電影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201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