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今日(一月二十六日)下午舉行記者會,介紹今年上半年在香港舉辦的多項大型盛事詳情,以及政府在推動盛事經濟方面的工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博士及總幹事程鼎一,以及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博士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的答問內容:
記者:幾位好,剛才聽到大家說了來年多項的盛事安排,想多了解另一種盛事,就是演唱會經濟,大家最近都很關注,其實都看到演出業界都關注,例如紅館的檔期爆滿,西九露天的場地都有人數限制等,亦都不肯定啟德這些場地是否能夠做到一些大型表演。其實吸引國際巨星來港表演這件事,在大型表演場地需求方面,想請教政府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就是知道旅發局將會擔任窗口的角色,可否向我們具體講解更多,會怎樣更主動出擊去爭取這類大型盛事來港?有沒有計劃主動邀請哪些國際巨星來香港表演?以及會否考慮提供補貼?
財政司副司長:兩個問題由我作答。你聚焦的是演唱會場地,這方面我可以說一說。其實近年香港室內場地有三大場地:紅館(香港體育館)、機場的AWE (亞洲國際博覽館)和灣仔會展(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它們各有好處,紅館可容納約10 000人。近年的其中一項發展,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們增加了戶外場地,剛才你也有提到一個,西九其中有個場地數個月前啟用,有約8 000個座位,視乎安排或可增至10 000個座位,它是個戶外常設場地,名為竹翠公園,英文名是Wonderland;另外還有個中環海濱場地以外的新場地,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留意。中環海濱場地如果用作表演節目,可提供12 000至20 000個座位,都是露天的,在灣仔海濱的場地,我們稱為灣仔活動空間,中環的則名為中環海濱活動空間,都已經批出了。我們與營辦者談過,他們預期今年第二季,即是四至六月,已經開始會有活動在該處舉行,所以室外場地是增多了,但當然室外有時候會有打風下雨,天氣不佳的情況。
室內場地方面,其實未來都有很多好消息,但要少許耐心。你剛才已經提到過,啟德體育園其中最大而設有上蓋的場地,如果做音樂節目都是適合的,最大可以容納50 000人。它可以有不同的configuration,即是它作不同擺設時,可以是20 000至40 000人。除了這個50 000人的主場館,還有另一個室內場館可以容納10 000人。所以其實未來在室內場地方面,第一,空間多了很多,第二,能夠承載的人數會增加很多。所以我們覺得這是很合適的時間更努力地去推,大家都知道,如果以演唱會為例,歌手未必會每年到同一地方舉行,但很成功的歌手可能已確定了未來一年、兩年或三年的日程,所以如果現在去商討,爭取他們來香港,盼望成功的機會比較大。
剛才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們會制訂爭取的名單,但我們是不會公布的。這跟早前「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情況是一樣的,名單是不會公布的,因為會直接影響商討過程,以及香港的競爭力。成功後大家便會知道,我們一定會提供透明度。
資助方面,其實我們剛才都有提到,Adrian(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博士)所說的Mega ACE Fund(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就是會提供資助。但資助方面我很想強調,它只是其中一個渠道。回到你的問題,你提到演唱會,其實商業上成功的活動,需要的並不是財政上的資助,而是其他方面的幫助,特別如果是戶外場地的話,大規模活動所需的人流管理、交通配套等,這方面其實我們以往都有提供協助,但現在我們會更有系統、更積極地提供協助。
記者:早前旅發局舉辦了不少展覽和活動盛事,例如剛才提到的美酒佳餚巡禮,但近兩年市民可能比較「手緊」,其實效益是否存在?有否評估過一些展覽活動的商家,他們未必賺到很多錢,來年是否仍然有意參與這些展覽?有否計算效益如何?一些較低效的活動,會否繼續舉辦?第二個問題,想問現時你們有否設立一個KPI?例如來年一定要吸引多少旅客、可以舉辦多少個活動、吸引多少人潮?最近流行談盛事經濟,副司長可否透露,在《財政預算案》中會否在盛事經濟方面增加預算?
財政司副司長:三個問題。第一,效益非常大。其實行政長官昨日在立法會提到,根據政府經濟顧問的估算,每150萬名旅客可以為香港帶來相當於約0.1個百分點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這是一個總體數字,如果是個別的盛事,有時是更加高端的旅客,帶來的經濟效益會更巨大。還有我剛才提到,我們不單看經濟效益,其實無形效益亦很大,如對香港在世界的定位,作為一線的城市。的而且確,有很多參加活動的朋友,在活動後期會對我們說,他看見香港真的很繽紛──如果用「繽紛」這個字眼──通常外國朋友會說很vibrant、dynamic,還有safe。在香港,任何一個外國朋友晚上想到街上走走,他不用思考到哪條街,基本上都很安全。或者大家會知道,同一句說話,未必可以應用於很多大城市。
至於KPI,我們會做。今年我們說過,二○二四年相信會有超過150個盛事在香港舉辦,但我們覺得用這個作為KPI,或會有少許取巧,因為很多於今年舉辦的盛事已經敲定,現在只是還剩一些細節。我們現時的看法是,要看今年的經驗,會為二○二五年或稍後訂立一個適當的KPI,很大機會相關的績效指標會以盛事數目為依歸,但究竟希望增長多少,接下來有更多經驗後,我們會再看看。
另外,如果談到《財政預算案》,現時是未能提供,要待二月二十八日。
記者:之前很多議員都很關注Taylor Swift,在洽商過程中因為場地問題便沒有再討論。現時與旅發局的合作機制下,這些盛事能夠重現和發展的機會是否更大?第二,司長你剛才提到,有些論壇會吸引數千人來港,如果有些娛樂盛事或體育盛事可能會吸引更多人,旅發局在評估這些盛事時,是否有能力評估盛事的效益?
財政司副司長:多謝你的提問。第一個問題,就個別活動,我們很難在此說明,相信你會明白。但我們是很清晰的──我們會主動出擊,一些成功的國際盛事,我們會主動接觸機構負責人或中介人。如果你的例子是演唱會,很多時候是與中介人接觸洽談,我們有一個很清楚的態度,就是很歡迎他們來香港。你剛才說的例子,10 000人的場地未必能做到,盼望將來我們有50 000人的場地,能夠滿足知名國際巨星的需要。第二個提問,我先說明一個態度,然後讓旅發局回答。我們絕對有信心,旅發局的經驗非常足夠,他們能夠做得到。具體的情況或者讓旅發局回答。
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其實過去很多年,旅發局擔當着把香港打造成「亞洲盛事之都」的角色,我們主辦的活動已在香港或亞洲區內有一定的名聲,例如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繽紛冬日巡禮以及香港跨年倒數,都是我們負責的盛事。除此以外,近數年雖然有疫情,但有不同大型活動的主辦單位跟我們接觸,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大機遇,很多國際級盛事希望來香港舉辦,因為香港是亞洲的樞紐,也是進入中國內地的樞紐,因此有很多機構跟我們洽商,當然不是全部,亦有不同渠道、不同的政策局或機構進行協調。但今次中央統籌協調的好處是,集中在一個窗口去做,我們覺得可以幫忙發揮作用,我們並不是絕對有能力可以全部由一個機構去做,所以我們會聯同業界、專家,起碼進行初步評估。大家要記住不是所有活動都叫盛事,很多人都會說,譬如10 000人是否盛事?我想10 000人參與一定算是盛事。有時你說數百人、1 000人,又算不算是盛事?如果在安排方面,例如金融論壇,人數不是太多但是影響力大,我們都會一併考慮。作為剛才提及的第一聯絡人,讓這些主辦單位機構起碼有接觸點,因為以前很多不同主辦單位跟我們商討,有些甚至覺得「我想舉辦一個盛事,我都不是太知道跟哪一個商討」。其實這幾年多了很多資助計劃,大家對(舉辦)盛事有興趣,所以我覺得今次成立這個機制是非常切合,時間性非常好。
記者: 早前特首提到,邀請國際知名歌星來港開演唱會,鄭先生,你會否也打友情牌,請一些明星來啟德舉辦第一場show,發揮帶頭作用?其實很多歌手,你都見到,很多歌手會選擇機場該處,很少選擇外面的場地。見到你們剛剛前往法國與Dior的藝術總監和全球形象大使麥巴比見面,想問三月他們是否會來香港?除了剛剛提到的三個盛事,剩下的六個活動是關於什麽,預計會吸引多少訪客?
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關於歌星或文化名人,我們一定盡力做,希望從全球帶來香港。這也不是一個個人的力量,我們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裏也有很多委員,人脈也非常強勁,亦會幫忙從全球搜羅這些盛事、名人、歌星來香港演出。第二,剛剛提到那位時裝總監,這些留給該時裝品牌容後公布。第三,關於未來的活動,剛剛説了三個,還有六個會陸陸續續出來,當中會有藝術展覽,也有潮流文化盛事,會説好香港故事,説好中國故事的活動。其實我們的宗旨,都是希望可以做到,Mega Event Mega HK的概念,也就是Mega Event 可以帶動 Mega HK,香港始終是一個國際之都。
記者:你好,兩個問題都是想問副司長的。首先想問,雖然接下來今年的活動沒有KPI,但有關這些盛事可以為香港帶來多少經濟收益,預計會有多少訪客?有沒有撥出額外的公帑給旅發局成立聯絡窗口,進行進一步宣傳和統籌活動?第二,昨日有議員關注到近日社會一些可能比較高壓的執法,很難緩和社會氣氛,加上今年香港訂立二十三條,港府都預計其實外國政府會大肆打擊,是否擔心這個時候推動盛事經濟,會令活動成效事倍功半?是否想透過這些盛事,重塑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
財政司副司長:多謝,三個問題。第一,資源方面,我要跟YK(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博士)、Dane(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先生)、Kevin(文化及體育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聲對不起,我們沒有新資源給他們,在人手方面。你問《財政預算案》會否有甚麼,這是後話;但你問旅發局會否因此而增加本身的人手資源或營運撥款,是沒有的。同樣,文體旅局都是「地莊」上陣,但我們有信心,因為其實大家明白,總體公共財政是很緊拙的,我們盼望大家更努力,創造更多價值。我代YK他們說,我們一直接觸,討論這些事情時,我感覺到他們的熱情,還有,我希望我是正確的,是很自願的,不用去逼。我們一說,他們就會,亦有很多點子給我和Kevin,非常感謝旅發局。其實我剛才都有提到,例如TDC(香港貿易發展局),今天不在這裏,但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幫助的角色。基本上,我們一找他們,他們都答應,沒有問題。這是資源方面。
你另外提到盛事,其實我們看到大家仍然很熱心,今年的數字較上年更好,亦是不同方面的。我以一個例子作解釋,例如亞洲金融論壇,今年有3 600人參與,是一個新高。你可以看到,其實方方面面,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吸引力是很高的。
最後一個問題,個別盛事的增加值是多少,我們正與政府經濟顧問在做。剛才我說過一個「大數」,但那「大數」並不是單單因盛事來港的訪客,就是每150萬名訪客能夠令香港的經濟總量——我們的GDP——增加0.1%。你問能否為個別項目做統計,經濟顧問說都做得到,不過要小心一點,有時項目來的人數少,因為做法通常是透過書面或面對面的訪問,去了解訪客在香港做過甚麼、有甚麼消費等,然後將數據作一個projection,即是將數據放大,投射總量,所以如果個別項目人數不多,將它放大時,準確度要小心。但為着盛事去做更多數據,其實接下來我們會做。
記者:你好。剛剛提到未必會在財政上支持那麼多的盛事,會否擔心吸引力不及澳門或深圳的場地?而那些盛事會否完了便沒有,會不會做甚麼去維持或持續,做到「旺丁又旺財」?第二個問題是,在粉嶺高球場舉行的LIV球賽的獎金達到一億九千萬,可以吸引到很多高端遊客,為何不列入政府的盛事宣傳範圍?是否因為跟高球場有關,比較敏感?
財政司副司長:或許我先回答頭兩個問題,第三個問題由Kevin(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回答。如果你的印象是我們在財政上沒有支持,那我講得不好。財政上我們有大量的支持,因為我們無論是Mega ACE Fund(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或是我們的「M」品牌,我們都有不同方法,有時我們會以配對的形式,有時會直接撥款。我剛才希望跟大家說的是,大家要明白很多盛事來香港舉行,並非為了取得財政支援。特別是一些本身市場價值高的,例如今日很多記者朋友提到的演唱會,是能賺錢的,可能需要的是其他配套。正如剛才所說,(配套方面)我們接下來有很多好消息,我不在此重複了。
盛事的本質,不會有一項盛事舉行365天,很少這樣,可能舉行或數天、或兩個月。很多時候見到一些盛事,特別是會議展覽,是循環不息的。即是今年舉行了,成功的話下一年再回來舉辦。其實很多大型盛事都是年復一年,在香港於相約時間舉行。所以並非完了便甚麼都沒有,絕對不是這樣。重要的是,每項盛事我們要令其覺得成功,覺得來香港舉辦是物有所值。
第三個問題,我請Kevin回答。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你提及的高爾夫球賽在我一開始的發言有提及,高爾夫球賽也是我們其中一個盛事。若你看我們將提供的文件,我們列出上半年80多個項目,其中有這球賽。
財政司副司長:會後新聞處同事會向大家派發列出上半年至六月底80多項盛事的詳細內容資料。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這是我們與(香港)哥爾夫球會一起推廣的運動。它本來是個大型活動,也對提高香港作為舉辦高爾夫球賽場地宣傳有很大作用。
我再回應多點,關於你提及一次過或希望每年也辦的盛事。我們的目標當然是希望多點每年會回來的盛事,例如鄭博士的委員會(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可以所謂落戶香港,即真的以香港為長期舉辦的地方,這是我們的目標之一。當然,有些項目本來不是年年辦,或性質上希望去不同地方,可能來一次,然後隔數年再來。但我們目標當然是希望可以多點每年也辦,令我們的盛事項目越來越多。越多恆常、每年也做的盛事,其他行業便更容易做準備,亦更容易配合,這也是我們的目標。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英文部分)